去年,海南10家融资担保公司退出融资担保市场,这10家融资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已被注销,对应的经营许可证机构编码自动作废,不再使用。
“优胜劣汰是目前担保行业的写照,尤其是注册资本少的银行企业,银行与之越来越谨慎,今后或许还会有担保公司申请退市。”海口一家担保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了”。
担保公司退市背后,是公司资金规模小,难以与银行合作开展业务以及银行逐渐下沉业务重心,挤压担保行业客户资源。可以预见的是,“背腹受敌”的担保行业将进入优胜劣汰的调整期。
门槛提高
银担合作困难重重
2013年,监管部门清退了10家担保机构。用业内的话来说,“这些时长期不开展业务的公司既然开了,为何不做业务?”
记者调查发现,这10家退市的担保机构中,有8家为市县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所谓政策性担保机构是指主要由政府出资,定位于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它收取的担保费率及保证金比例远低于商业担保机构。
当年,海南省政府为了向各市县信贷倾斜,从原工业发展基金中提出一部分资金,向各市县拨付500万元的款项,用于成立当地的政策性担保机构。
虽然在历史的海洋中,它曾经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或多或少缓解了当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在市场化运作的今天,这些公司显然已经滞后,其注册资本金小,很难与银行合作开展业务,逐步被市场淘汰。
目前,我省新办法规定,省级工商部门注册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最低资本金为1亿元,海口、三亚、洋浦为5000万元,其他市县为2000万元。“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银行的准入门槛高,5000万元及以下注册资本金的担保公司很难与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海口市担保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按照担保行业的传统,担保公司存1000万元保证金,银行给予一定倍数的放贷资金额度。比如担保公司存1000万元,银行给予贷款的额度可扩大到2000万元,担保公司可以用这个额度放款给客户。如果达不到银行合作门槛,也就意味着担保公司不能通过放大信用做业务。如此一来,可供担保公司放贷的资金也就仅仅只是注册资本金,且不能超过资本金的30%。“担保公司一般不会直接放贷,一旦客户出现还款困难,公司的利益也很难维持。”海口市担保公司负责人许果海说。
“今年内再不增资的担保公司可能会面临退市的命运,预计今年内还会清掉一批公司。”海南省担保行业协会秘书长杨亚福说,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海南省担保行业将进入优胜劣汰的调整期,一是部分资本金低于5000万元的担保机构面临增资、重组、或退出的艰难选择;同时,今年生效的担保公司年度记分考核办法的实施也将进一步规范担保公司的合规性经营,对违规经营,考核不合格的担保机构将被清退出担保行业。
银行介入
挤压行业生存空间
海南37家担保公司总注册资本25.84亿元,经营状况大都不好,担保公司在保余额仅在44.66亿元左右,放大倍数不足2倍。由于海南的经济总量小,可开拓的担保市场有限,银行业务下沉也进一步加速了担保行业的洗牌。
“三分之二的担保机构业务量很少,甚至没有开展业务。”2013年海南省担保行业监管报告上如此描述。从政府层面来讲,设立担保机构的作用是通过信用放大作用和增级作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省担保行业平均放大倍数为1.53倍。按照政策,担保行业最高可放大倍数至10倍。这也佐证了我省担保机构虽然数量众多,但整体实力规模却很弱小。
近几年,随着我省引进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金融机构进驻海口和三亚,由于其体制机制灵活,对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本应该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客户直接通过国中小银行借贷。
而担保公司除了自有资本金,只能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如今银行下沉业务重心,原本就“本小利微”的担保公司只能处于弱势地位。
担保突围
创新业务开发新客户
“我省的担保行业与内陆省份相比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创新不足,这几年来在担保行业都是处于‘别人生病我们吃药’的状态。”杨亚福说
事实上,就担保公司业务模式而言,在整个信贷成本中,担保费所占的比例约为2-3成,但却承担着100%的贷款风险,这让担保公司在客户选择上不得不“深思熟虑”。
“要么开发的新客户资源,要么下降放贷的门槛。”海口市担保公司负责人说。
为了应对银行“抢饭碗”的行为,一些担保公司开始在银行不愿投入的领域下功夫。以往,没有房产抵押所以贷不到款,海交担保就用货物抵押向交通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如今,椰海粮油市场的120多家粮油经销商户都可以货物抵押融资了;海南家用电器和工程电器在本省一年有20亿元的销售额,但不符合银行的货物抵押,银行不敢介入,更谈不上贷款,企业举步艰难。在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前提下,海交担保采取动态监管的方式,用企业的存货作为抵押品,向银行提出担保。
也有的公司避开银行,向别的金融机构寻求合作计划。去年,海口市担保公司与深圳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合作开创了融资租赁担保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