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之一。白沙地处中部山区,素有海南绿肺之称,是生态核心区。紧抓“两园一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白沙陨石坑国家地质公园、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的重大契机,以打造自贸港中心花园为目标,坚持生态环境向美丽经济加速转化的理念,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是白沙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白沙的机遇与优势
白沙生态环境具有底子厚、基础好、禀赋优异的先天优势。白沙面积21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仅有17万人左右,森林面积262.33万亩,覆盖率近几年保持在84%左右,人口对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小;是南渡江、珠碧江、石碌河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海南最大水库松涛水库的主要集水面积在白沙境内;是热带天然林区和生物富集区,辖区内有鹦哥岭、霸王岭、邦溪坡鹿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
2013年,白沙确立了生态立县的战略发展思路,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并在构建“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战略中转化升级为生态兴县思路,提出了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把白沙建成海南自贸港中心花园的战略目标。在生态立县、兴县战略的强大支撑下,白沙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责任和最优先的战略。借助“多规合一”,主动将超过64%的县域面积纳入生态红线范围;深入推进“两违”综合整治三年专项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实施造林绿化4000亩以上和义务植树20万株等等。多措并举、一以贯之的生态立县、兴县战略,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有效实现了白沙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的美丽画卷,两次成功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
近年来,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高度重视,为白沙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政治支撑,并指明了前进方向。再加上“两园一路”的建设,可以说,白沙在坚决贯彻落实“两山”理论,扛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责任担当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良好条件。
白沙的挑战与短板
作为海南生态核心区的白沙,生态红线区域大、保护责任重,这决定了白沙县域很大部分、很大程度上不能像其他市县那样发展经济。换句话说,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难度大,容易顾此失彼。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白沙的优良生态环境绝大部分是与生俱来的,不能简单地认为,生态环境好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受资金、人才、技术设施、公民生态素养等多因素制约,白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监测监管力度、预警能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养成等方面,与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还有较大差距。扛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责任担当,守护好、发展好白沙的生态环境,确保落实县“十四五”时期打造自贸港中心花园的战略目标,白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更重要的挑战是,白沙良好的生态资源还没有带来经济上的大幅提升,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白沙路径还不畅通。白沙曾是国家重点扶贫县、海南唯一的深度贫困县。作为海南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白沙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享受更多生态红利上责任重大。当前,白沙面对的主要挑战是: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相脱节;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缺乏将生态产品实现价值转化的政策激励和保障机制;在自贸港建设进程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等等。
扛起白沙担当的路径探索
为更好扛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责任担当,白沙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紧抓“两园一路”建设窗口期,因地制宜释放生态政策红利,以打造自贸港中心花园为目标,多措并举,补足短板劣势,协调实现白沙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民生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发展。
经核算,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19年度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为2045.13亿元,单位面积GEP为0.46亿元每平方公里。白沙行政辖区中123.75万亩、占比39%的土地进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规划,在该园区规划面积660.45万亩中占比18.7%。依此推算,白沙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380多亿元。对此,白沙将紧抓“两园”建设机遇,一体化推进生态宣传、培训、教育、搬迁、补偿、修复、旅游等,实现生态红利最大化。一个成功的案例是高峰村的生态搬迁。通过拆除原址村民住房,进行生态修复,有效保障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核心区及南渡江源头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新村选址交通便利、公共服务到位,以往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增收难等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迎刃而解。此外,白沙还将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为契机,深入挖掘生态旅游产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白沙要以市场化思维为引领,以生态振兴为抓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资源开发有机融合,探索筹备“白沙绿色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手段汇聚政府、企业、社会等力量,全面系统推动白沙绿色发展。要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白沙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推动白沙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建立健全一体化生态修复、保护和监管制度体系,逐步扩大生态补偿惠农政策覆盖面,深入解决生态保护得不到合理回报、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体现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白沙人民享有更多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