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近期和长远期的关键战役,列为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中之重。省统计局会同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监测工作。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六个产业,统计范围是年主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涉及224个行业小类。通过对全省4000多户工业企业进行摸底调查,测算六大新兴产业的规模、结构等基本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兴产业布局及总体发展状况
2010年前3季度,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具备新兴产业活动的单位有848户,其中,新能源产业46户、新材料产业164户、新型环保产业83户、生物产业210户、信息产业27户、现代装备制造业318户。按照新兴产业口径测算(下同),全省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单位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7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17.3亿元,利税总额89.6亿元,测算实现增加值226.2亿元,增加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
1、企业数量区域分布。从全省13市(地)和农垦总局看,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依次为哈尔滨市303户,牡丹江市180户,大庆市125户,齐齐哈尔74户,佳木斯市40户,绥化33户,鸡西24户,农垦总局21户,双鸭山13户,七台河10户,黑河9户,鹤岗8户,伊春6户,大兴安岭2户。
六大新兴产业在地市具体分布是,新能源产业主要分布在哈尔滨(23户)和牡丹江(9户)等地市;新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哈尔滨(55户)、牡丹江(47户)、鸡西(14户)、大庆(13户)、齐齐哈尔(12户)等地市;新型环保产业集中分布在哈尔滨(35户)、大庆(26户)、牡丹江(8户)等地市;生物产业全省各个地市都有分布,尤其以哈尔滨(66户)、牡丹江(39户)、大庆(27户)、齐齐哈尔(18户)等为主要集中区域;信息产业仅在哈尔滨(17户)、大庆(7户)、伊春(1户)、牡丹江(1户)、绥化(1户)等5个地市拥有;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哈尔滨(107户)、牡丹江(76户)、大庆(49户)、齐齐哈尔(38户)、佳木斯(21户)为龙头区域分布。
2、各区域经济指标情况。哈尔滨市以完成工业总产值231.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11.7亿元,利税总额22.3亿元,实现增加值67.1亿元等几项重点经济指标占居全省新兴产业龙头地位。大庆市以完成工业总产值17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8.5亿元,利税总额23.6亿元,实现增加值53.8亿元紧随其后。齐齐哈尔以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2.9亿元,利税总额15.3亿元,实现增加值43.4亿元步入三甲。其他地市按照工业总产值排序前几位分别为牡丹江、佳木斯、绥化、双鸭山、鸡西。
3、各产业经济发展情况。除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5%)外,其他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表现良好。具体指标完成结果如下:新能源产业完成增加值11亿元,增长33.1%;新材料产业完成增加值58.1亿元,增长15.9%;新型环保产业完成增加值17.7亿元,增长30.3%;生物产业完成增加值37.8亿元,增长40.9%;信息产业完成增加值5.7亿元,增长8.7%;现代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90.7亿元,增长18%。
在各产业增加值占比中,现代装备制造业以41%高居第一,其他依次为新材料26.3%、生物17.1%、新型环保8%、新能源5%、信息2.6%;在利润总额占比中,现代装备制造业占39.1%、新材料31.7%、生物16.6%、新能源9.4%、新型环保1.6%、信息1.6%。
4、区域优势产业排列情况。从区域新兴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贡献角度来看,新能源产业中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名列前茅;新材料产业中大庆、牡丹江、哈尔滨位居前三位;新型环保产业中则是哈尔滨、牡丹江、大庆保持领先;生物产业依次为大庆、哈尔滨、牡丹江;信息产业更是哈尔滨一枝独秀,充分体现出省会城市的巨大优势资源和市场的认同度,而大庆、绥化、伊春、牡丹江也在逐渐发展中崭露头角;现代装备制造业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第一梯队,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为第二梯队。
二、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当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产业资金投入、产品生产都取得了快速进展,但目前,黑龙江省新兴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产品生产总体规模小,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有限。全省新兴产业资产总计为1455.5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资产合计的14.6%;主营业务收入717.3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10.4%。
六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14个地市(部门)中仅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化等5个地市增加值占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产业结构偏重传统行业,产品开发和应用不配套。从企业拥有资产看,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特征的机械设备制造和新材料上,各产业资产占全部新兴产业资产合计的比重排序依次为:现代装备制造业51.4%、新材料产业13.9%、新能源产业12.1%、生物产业12%、新型环保产业7.7%、信息产业2.9%。
高端产品开发和生产应用不配套,产科研一体化进展缓慢。黑龙江省是一个具备较为雄厚科研开发实力的省份,拥有大批一流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各种先进技术、设备、产品的研究成果都有面世,但产科研一体化落实效果还很不理想,研究与生产脱钩,还有本土开发与本土生产难以共存的现象存在。
3、产业资金投入不平衡,部分领域出现跟风、过热的现象。近年来,风电建设成了一些地市部门热点追踪的项目,各种立项、融资手段频出,但风电建设在某些地区并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没有收到应有的效益,并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其他产业的研究判断,阻碍了其他产业资金的有效投入和发展。有些地市新兴产业还处于“真空”阶段。
三、几点建议
1、坚持政府倡导,企业跟进,全面营造求发展、快发展的氛围。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意义,使社会各界认识和把握推进新兴产业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
2、改善发展环境,加大企业培育、市场认知及产品推介力度。要通过健全推进机制,实现宏观调控和微观提领并举;要建立专项研发基金制度,鼓励科研单位努力创新,通过产品、技术革命,不断提高黑龙江省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要通过孵化基地、市场推介等方式使一批特色鲜明、生机盎然的新兴产业示范单位成长起来;通过国企带头,引导民营经济的积极介入;通过完善的产科研一体化平台,吸收资本投入,扩大研发成果转换,畅通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渠道,从而促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要通过地方立法,健全人才引进、发挥机制,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利益人的合法权益,合理调配社会资源,完善利益分配体制,创造更有利于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这一巨大效应的发展环境。
3、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科学布局,合理安排,重点保证关键产业项目、产品、技术的研发和生产所需的资金、资源的投入。
4、鼓励和引导金融企业着眼长远和全局,把握产业政策,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配比,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瓶颈和其他金融方面的难题。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