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平均收入水平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消费结构继续优化升级,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跨入全面小康,逐步向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
一、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江苏各级政府每年皆制定、出台一系列增收措施,保证了江苏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6000元,完成小康目标;2009年收入超2万,提前一年完成19000元的“十一五”规划。
(一)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22980元左右,与2005年(12319元)相比,增长86.5%,年均增长13.3%。五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净增10661元,平均每年净增2132元,为历史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五年间各年的收入增幅均在10%以上,其中前四年分别增长14.3%、16.3%、14.1%、10.0%,2010年预计增幅在11.5%左右。
(二)收入各项齐头并进
居民家庭总收入主要由工薪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项组成。与2005年相比,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76.6%,年均增长12.0%;人均经营性收入增长148.1%,年均增长19.9%;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86.9%,年均增长13.3%;人均转移性收入增长99.4%,年均增长14.8%。
1、促就业、提标准,共推工资性收入增长。“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把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头等大事,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据抽样调查,2010年城镇居民每个就业者负担1.98人,比2005年的2.06人减少了0.08人。同时通过颁布企业职工工资指导线,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有效推动了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提高。规范了各级公务员津补贴,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促进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较快增长。
2、大力扶持个私经济发展,力推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在各级政府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激励下,自主创业人员的规模日益壮大,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据抽样调查,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中个体和私营业主为户均0.17人,比2005年增长13.3%;个体和私营业主的平均经营净收入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9%。城镇居民家庭来源于此的收入增速列各项之首,富民为先的战略思想得到充分体现。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经营性收入仍将成为江苏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中的强势增长极。
3、养老离退休金五年翻了一番多。“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连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离退休人员收入水平得到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养老离退休金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速达16.9%。广大离退休人员充分享受到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为他们的美好晚年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理财意识增强,力助财产性收入增长。“十一五”期间,居民在经历了股市的大起大落、房市的持续上涨后,风险意识和理财意识均有所增强,理财能力有所提高,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据抽样调查,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利息收入是2005年的3.9倍,年均增长30.9%;股息与红利收入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0%;出租房屋收入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1%。
二、消费结构优化,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受收入快速提高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快速提高,消费结构优化明显,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预计可达14260元左右,与2005年相比,增长65.4%,年均增长10.6%。
(一)多数小康指标又有长足发展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含偶尔住房)、城镇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和城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在“十五”期间就已经达到或接近小康标准,“十一五”期间又得到较快发展。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含偶尔住房)增加了5.97个平方米,达到35.78平方米;城镇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增加41.0部,达到292.4部,平均每人拥有1部手机;城镇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增加34.2台,达到80.6台。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也在“十五”期间完成目标,除2008年为37.8%外,其余四年均在36%-37%之间。
(二)教育负担大幅下降
“十一五”期间,江苏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得到有效贯彻,城镇居民的教育负担大幅下降。据抽样调查,“十一五”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年均增长4.3%,远低于消费支出的增速,其中教材支出年均下降2.2%,由于杂费的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年均下降15.3%,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年均下降0.2%。
教育负担的下降并不意味着教育投入的减少,重视教育、舍得教育投入是江苏人的传统。“十一五”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托幼费支出年均增长12.6%,人均家教费和参加各类培训班支出年均增长17.3%。
(三)医疗保健支出增速放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十一五”期间江苏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增速放缓。与2005年相比,“十一五”期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年均仅增长6.6%,其中人均购买滋补保健品支出年均增长13.2%,人均药品费支出年均增长4.7%,人均医疗费支出年均增长5.2%。
(四)交通通讯是炙手可热的消费热点
在八大类消费中,交通通讯支出最快,年均增长12.8%,其中交通支出年均增13.3%,通讯支出年均增11.9%。交通是居民家庭着力改善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期间,电动助力车迅速普及,拥有家用汽车的家庭也迅速增加。2010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助力车73.4辆,是2005年的2.2倍;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13.6辆,是2005年的3.2倍;车辆的增加再加上燃料的涨价,带动居民购买车辆用燃料和零配件支出大幅上涨,年均增长28.6%。通讯支出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讯费,2010年人均通讯费是2005年的2.0倍,年均增长14.6%。从当前的消费趋势看,今后交通通讯的高增长将会延续。
(五)旅游、健身、休闲是新兴消费点
旅游、健身、休闲是“十一五”期间江苏居民家庭中新兴的娱乐消费热点。与2005年相比,“十一五”期间人均团体旅游支出年均增长23.8%,参观游览支出年均增长27.8%,健身活动支出年均增长27.0%。表明居民在拥有了充足的休闲假日后,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目标有了重大转变。
(六)网络购物走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上商店的飞速发展,相对低廉的价格、轻松的购物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网络购物的大潮中。2010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80.6台,其中77.6%的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另外每百户中有12.2部移动电话经常上网,给网络购物提供了极佳的平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网络购物支出是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5%。
三、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十一五”是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的五年,不少率先富裕的居民家庭实现了住房升级的愿望,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据抽样调查,截至2010年11月,有43.0%的城镇居民家庭现在居住的住宅建筑式样为三居室或以上的宽敞房,比2005年上升了8.7个百分点;有43.5%的家庭现在居住的是商品房,比2005年高出13.3个百分点;有80.2%的家庭装修了住宅,比2005年高出13.4个百分点。除了现在居住着的住宅外,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还另外拥有21套住房,比2005年增加了9套;其中有10套住房用于出租,比2005年(5套)翻了一番;有7套住房用于偶尔居住,比2005年增加了3套。
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十一五”江苏实施富民工程所取得的业绩令世人欢欣,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上,还有一些民生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收入差距问题。“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多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连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有力保证了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因此得到有效遏制,20%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比由2005年的6.3:1缩小至2010年的5.7:1。
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主要依赖有关政策的出台,高低收入比也易出现反复。2008年各级政府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标准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居民收入差距(5.6:1)呈现多年来的首次缩小;2009年最低工资标准没有变动,居民收入差距(5.8:1)回归扩大之路;2010年再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居民收入差距再次缩小。因此,如要有效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并避免反复,最重要的是要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将提高低收入群体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放在突出位置,方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是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下降问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2005年的70.0%降至2010年的62.0%。储蓄率(新增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3.8%升至2010年的16.8%。扩大居民消费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来说首先要提高居民收入预期、降低居民支出预期,尤其是对未来在医疗、住房、子女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预期,其次要细化消费群体,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三是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落实,机动车迅猛发展,城市道路发展和管理严重滞后,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已经影响到居民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