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各产业集聚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各项战略部署,强力推进,真抓实干,以项目带动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著,呈现良好快速发展态势,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态势
(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设施不断完善,对集聚区内产业的发展构成有力支撑
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超常规的增长,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标准化厂房、供水、供电、道路和消防等设施加快建设,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止年底,全省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为1099.8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30.1%,新增254.79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面积4930.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2%,新增1891.25万平方米;道路长度7254.32千米,比上年增长23.8%,新增1393.13千米;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6650.97千米,比上年增长21.1%,新增1157.67千米。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增强了综合承载能力,支持了产业集聚区产业的发展。例如,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2010年累计投入1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完成了焦克路大修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工程、规划设计了燃气管网工程、地表水供水工程建设等,有力地提高了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表1 2010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指标 | 单位 | 期末 | 比上年末增加 | 比上年末增长% |
建成区面积 | 平方公里 | 1099.88 | 254.79 | 30.1 |
标准厂房面积 | 万平方米 | 4930.41 | 1891.25 | 62.2 |
道路长度 | 千米 | 7254.32 | 1393.13 | 23.8 |
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 | 千米 | 6650.97 | 1157.67 | 21.1 |
(二)各类企业加快入驻,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全省各地把产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通过大招商活动,吸引一大批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2010年,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单位)2247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72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53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491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163家,房地产企业593家。与上年相比,企业数量增长16.5%,新增单位318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12.0%,新增单位556家,产业集聚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5.2%。18个省辖市中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400家以上的有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和驻马店市,分别为640家、584家、443家、419家和450家。
表2 2010年各省辖市产业集聚区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
省辖市 | 单位个数(个) | 占省辖市规模以上 工业单位数的比重(%) |
全省合计 | 5172 | 25.2 |
郑州市 | 640 | 23.5 |
开封市 | 332 | 27.5 |
洛阳市 | 584 | 32.1 |
平顶山市 | 136 | 13.6 |
安阳市 | 224 | 22.0 |
鹤壁市 | 117 | 22.3 |
新乡市 | 443 | 34.1 |
焦作市 | 308 | 27.0 |
濮阳市 | 150 | 21.3 |
许昌市 | 294 | 22.4 |
漯河市 | 169 | 23.5 |
三门峡市 | 98 | 14.1 |
南阳市 | 419 | 28.4 |
商丘市 | 252 | 31.1 |
信阳市 | 275 | 22.8 |
周口市 | 238 | 21.8 |
驻马店市 | 450 | 30.6 |
济源市 | 43 | 15.8 |
随着企业加快入驻,产业集聚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如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坚持实施“一区多园”战略,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光伏产业园、格力电器郑州产业园、动漫创意产业园等10个重点产业园区,突出产业园产业聚集作用,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化,促进高端项目集聚,打造产业集群。郑州马寨产业集聚区,强化产业集聚能力,围绕骨干企业集团,提升主导产品生产能力,增加产业关联度,开发上下游产品,推动食品产业链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提高加工深度和产品附加值,食品加工和装备制造及相关产业的产值占全部总产值比重达到81.18%。
2010年底,全省产业集聚区内入驻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92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6.5%。18个省辖市中,高新技术企业相对集中在郑州市和洛阳市,分别有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和70家。
(三)产业集聚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68.7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增长速度高于全省7.9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4.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18个省辖市中,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的有11个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在35%以上的有10个市。
表3 2010年各省辖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省辖市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区间分布 集聚区个数(个) |
绝对量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10亿元 及以下 | 10-50 亿元 | 50-100 亿元 | 100-200 亿元 | 200亿元 及以上 |
全省合计 郑州市 开封市 洛阳市 平顶山市 安阳市 鹤壁市 新乡市 焦作市 濮阳市 许昌市 漯河市 三门峡市 南阳市 商丘市 信阳市 周口市 驻马店市 济源市 | 12368.75 1301.04 425.72 2039.38 607.92 696.66 223.78 938.54 929.89 351.84 669.14 752.22 626.13 704.09 318.71 443.60 534.21 493.22 312.66 | 37.2 34.6 34.8 35.4 29.6 34.6 57.4 31.5 36.4 40.5 38.8 27.1 46.9 48.3 62.8 46.8 60.9 22.7 27.7 | 23 2 3 3 2 1 1 1 1 1 1 2 2 2 1 | 74 2 4 3 3 2 1 4 2 6 1 2 1 8 8 11 5 10 1 | 49 8 3 5 2 3 1 4 3 1 4 2 2 3 1 1 4 2 | 21 1 1 2 2 1 4 1 1 1 3 1 1 2 | 13 2 4 2 2 1 1 1 |
180个产业集聚区中,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元的有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洛阳市石化产业集聚区、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和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48.88亿元、438.83亿元、329.97亿元和329.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35.6%、25.4%和20.8%。同时,个别起步较晚的产业集聚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卢氏县产业集聚区2010年入驻工业项目10个,有5个项目投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4.2倍,集聚区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又如民权县产业集聚区,在集聚区内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制冷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规模快速扩大,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81.5%。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全省投资的增长
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30.83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增速远高于全省投资增速。产业集聚区投资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8.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71.22亿元,占全省基础设施投资的33.4%,占集聚区投资完成额的20.1%;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798.12亿元,占全省亿元及以上投资的55.6%,占集聚区投资完成额的52.5%。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个数为10019个,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个数的29.4%,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942个,占全省亿元及以上投资施工项目的55.3%。18个省辖市中,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额除济源市外,均超过100亿元,其中超过400亿元的有郑州市、商丘市、洛阳市和南阳市,分别为545.63亿元、490.68亿元、474.35亿元和469.52亿元。
表4 2010年各省辖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省辖市 | 施工项目 个数(个) | 固定资产 投资完成额 (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区间分布 集聚区个数(个) |
10亿元 及以下 | 10-20 亿元 | 20-50 亿元 | 50亿元 及以上 |
全省合计 郑州市 开封市 洛阳市 平顶山市 安阳市 鹤壁市 新乡市 焦作市 濮阳市 许昌市 漯河市 三门峡市 南阳市 商丘市 信阳市 周口市 驻马店市 济源市 | 10019 620 281 1011 288 338 198 833 710 264 564 272 264 1083 1169 619 520 893 92 | 5330.83 545.63 209.12 474.35 183.76 310.44 138.43 378.82 345.06 140.39 280.02 204.36 211.99 469.52 490.68 348.60 229.76 311.89 58.01 | 14 2 2 2 2 1 1 1 2 1 | 43 5 2 5 4 1 2 2 4 1 3 1 1 4 6 2 | 102 4 3 9 4 7 3 9 3 3 5 6 4 11 6 8 5 10 2 | 21 4 1 1 0 1 1 1 3 2 2 4 1 |
在180个产业集聚区中,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80亿元的有4个产业集聚区,分别是郑州市白沙产业集聚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分别为96.26亿元、94.58亿元、89.43亿元和84.98亿元。
(五)吸纳劳动力就业成效明显,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全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成为加快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和劳动力就业的新增长点。2010年末,全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153.89万人,比上年增长15.2%,增长速度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33.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18个省辖市中,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的有4个市,增速高于20%的有5个市。
表5 2010年各省辖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情况
省辖市 | 从业人员数 | 从业人员数区间分布 集聚区个数(个) |
人数 (万人) | 比上年增长 (%) | 5000人 及以下 | 0.5-1 万人 | 1-2 万人 | 2万人 及以上 |
全省合计 郑州市 开封市 洛阳市 平顶山市 安阳市 鹤壁市 新乡市 焦作市 濮阳市 许昌市 漯河市 三门峡市 南阳市 商丘市 信阳市 周口市 驻马店市 济源市 | 153.89 13.25 9.50 17.50 6.48 6.16 3.76 15.22 9.40 3.09 9.12 6.89 8.18 12.36 5.98 8.44 6.71 9.82 2.03 | 15.2 18.0 14.4 5.7 9.5 9.4 24.5 11.5 3.7 5.2 8.7 19.0 23.9 29.5 46.5 33.1 16.2 11.6 4.4 | 66 4 2 5 5 3 2 3 2 5 2 1 2 6 6 10 5 2 1 | 59 5 8 4 4 4 2 2 1 4 4 4 3 3 3 6 2 | 43 5 6 2 2 1 4 4 1 5 2 2 2 3 4 | 12 1 2 1 1 2 1 1 1 2 |
产业集聚区在发展中坚持产城互动,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2010年,在180个产业集聚区中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的有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分别为4.97万人、4.17万人、4.11万人和3.5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4.4%、0.8%、13.3%和2.7%。在发展中,有的产业集聚区根据发展现状,积极提供家电下乡补贴、户口办理、子女上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农业人口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务工,成效明显。
二、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产业集聚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方式的战略突破口。但是,当前发展还存在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宏观经济效益不明显,体制机制不顺畅等问题。
(一)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
全省产业集聚区由于起步晚,有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规模小,行业不集中,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发展处于企业集中布局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差,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
(二)税收增长低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税收收入为33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全省税收收入的17.9%。税收增幅低于全省税收增速5.3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产业集聚区税收收入增幅比上年下降的有济源市、平顶山市、濮阳市和安阳市,分别下降40.4%、16.1%、8.8%、0.1%。还有6个省辖市产业集聚区税收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6 2010年各省辖市产业集聚区税收收入情况
省辖市 | 税收收入 | 税收收入区间分布 集聚区个数(个) |
绝对量 (亿元) | 比上年 增长 (%) | 1000万元 及以下 | 0.1-0.5 亿元 | 0.5-1 亿元 | 1-5 亿元 | 5亿元 及以上 |
全省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信阳 周口 驻马店 济源 | 336.34 44.86 10.71 98.47 14.25 8.76 7.10 25.81 18.18 5.14 11.14 4.54 23.90 18.30 5.23 8.95 5.10 20.03 5.87 | 14.0 23.3 8.4 21.4 -16.1 -0.1 6.0 19.1 11.5 -8.8 3.3 26.7 43.9 20.6 18.6 8.0 16.5 7.6 -40.4 | 18 3 2 2 1 1 1 1 2 4 1 | 63 4 4 3 2 4 2 4 3 6 2 2 1 4 5 5 5 7 | 40 1 3 3 2 2 4 1 1 2 1 6 3 4 5 1 1 | 45 5 6 4 3 2 2 5 1 4 1 2 2 1 2 3 2 | 14 2 1 3 2 1 3 1 1 |
(三)产业集聚区内集约用地需进一步加强
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三上”单位营业收入与建成区面积增速基本一致,税收增长滞后于建成区面积的增长,表明总体上用地的集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省产业集聚区单位平方公里建成面积产出11.17亿元,分省辖市看,差别很大,产出最高的济源市,产业集聚区单位平方公里建成面积产出29.50亿元,产出最低商丘市和开封市,单位平方公里建成面积产出不足5亿元,相差近6倍。反映一些地方在产业集聚区产业和发展用地的集约水平不高,产出强度偏低。
(四)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部分产业集聚区,尤其是县域内的产业集聚区虽然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权限,但与相关部门职能交叉,在行政区划和责任权限上,与所在乡镇之间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产业集聚区对区域范围内隶属于其他乡(镇、街道办事处)的村庄大都只有协调权,没有决策权,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产业集聚区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集聚效应,突出特色主导产业
各地要按照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带动农民向产业集聚区融合转移的“四集一转”要求,统一谋划规划布局、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按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原则选择引入并着力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链,使产业集聚区发展由企业集中布局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加快主导产业发展,突出特色,加强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宏观经济效益
一要理顺产业集聚区税收管理体制,使产业集聚区具有独立的财税管理职能,确保产业集聚区税收收入增长与全省同步。二要以产业集聚拉动就业,以集聚区内的企业集中布局和集群发展,吸纳富余劳动力;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招商引资催生一批企业,带动就业增加,使产业集聚区发展成为扩大就业的新增长点。三要注重产城互动发展,推动城市功能区与产业集聚区连片开发,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构建以产带城,以城带乡的发展格局,增强对农业人口的吸纳能力,推动农村人口转移。四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提高产业用地的集约水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目前,大部分县域产业集聚区党委和管委会仅相当于一个政府部门,职责与权限不明晰,规格级别参差不齐,处于当地相关行政区域管辖的平缝中,受到原有体制的多方制约,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建议各地要理顺管理体制,探索符合实际的产业集聚区高效管理体制,引导产业集聚区实行“政区合一”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尤其要推进产业集聚区范围内所有村庄的行政区划代管,统一管理党务和村务工作,尽快改变不适应集聚区快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