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克难奋进,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呈现蓬勃向上、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特别是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转型”这一总体要求,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民营经济已逐步由早期分散粗放型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式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05年的8241亿元增长到2010年21615.4亿元,4年实现翻番。特别是个私经济灵活机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年一个新台阶。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006.8亿元,2005年达到近6000亿元,2008年更是跃上了万亿元的台阶,2010年超过1万5千亿元,达到了16453.10亿元(图1)。
图1 2005—2010年民营及个私经济增加值情况表
(二)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占比份额大幅提高
2010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1615.4亿元,同比增长13.0%。2005年以来,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3.9%,比GDP年均增幅高0.4个百分点。个私经济以年均14.5%的速度增长,增速高于同期民营经济增加值0.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增长1个百分点(图2)。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5.1%提高到2010年的52.8%,占据“半壁江山”,对全省经济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图2 2005—2010年民营经济增速与GDP增速对比
(三)三产比重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其比重呈上升态势。
图3 2005~201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构成情况
分产业看,2010年,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完成的增加值分别为822.8亿元、11738.9亿元和9053.7亿元,占全部民营经济的比重分别为3.8%、54.3%和41.9%。第二产业仍是民营经济占比最大的产业领域,但第三产业发展在加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05年下降5.8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则比2005年提高5.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图3)。从两次普查私营企业二、三产业分布对比情况来看,从事第二产业私营企业的单位数、从业人数、资产及收入的份额正在逐步降低,同时从事第三产业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正在稳步提升中(表1)。
表1 04、08普查年度江苏私营企业二、三产业分布情况
| 占当年全部私营企业比重(%) |
单位数 | 从业人员 | 资产总计 | 营业收入 |
2004年第二产业 | 65.4 | 86.4 | 62.3 | 62.2 |
2008年第二产业 | 55.9 | 80.0 | 58.6 | 60.7 |
2004年第三产业 | 34.6 | 13.6 | 37.7 | 37.8 |
2008年第三产业 | 44.1 | 19.9 | 41.4 | 39.3 |
(四)民间资本日益活跃,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当前,民间投资已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对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全省民间投资完成额达14881.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25.5%,增幅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52.9%上升到64.2%,提高11.3个百分点。其中作为民间投资第一主体的私营个体投资完成8433.1亿元,增长22.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6.4%,比2005年提高6.4个百分点。同时,民营资本投资已从单纯的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投资方式向以提高技术含量、跨行业投资为特点的集约型投资方式转变,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产业转型、产品更新、技术升级。
(五)社会贡献继续加大,引擎作用日益增强
江苏民营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0年,民营经济上缴税金3201亿元,同比增长28.1%,高于全省税收增幅6.2个百分点,占全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51.9%,比2005年提高5.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财力,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民营经济提供就业岗位也大幅增长,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数达2004.4万人,比上年增长12.8%。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