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南省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点,通过采取舆论引导、政策扶持和转变政府职能等一系列措施,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制定发展办法,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的良好发展势头,为云南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上半年云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全省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据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444.8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40.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超过本行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分别占本行业的59.0%、59.5%、93.0%、90.0%、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二)非公有制经济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增强。上半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速达16.4%,比GDP增速高3.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8.1%,拉动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7.1%,拉动经济增长0.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9.4%,拉动经济增长3.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4.0%,拉动经济增长2.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除金融保险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增速低于本行业增加值增速外,其他行业均高于本行业增加值增速,其增速较快的是批发零售业、其他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其增速分别达21.3%、18.0%和20.4%。
(三)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分三次产业来看,上半年云南省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97.40亿元,占本行业的比重为27.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791.22亿元,占本行业的比重为42.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为556.24亿元,占本行业的比重为40.3%,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格局。
(四)各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上半年,全省十六各州(市)非公有制发展有快有慢,从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看:2011年上半年非公有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9个州市超过全省40.1%的水平,分别是丽江51.0%、文山49.5%、昆明44.7%、大理44.5%、楚雄42.3%、昭通41.5%、德宏41.4%、迪庆40.7%、怒江40.6%。从十六个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看:2011年上半年非公有制经济增速有3个州市超过全省16.4%的增长速度,分别是迪庆20.2%、昆明17.0%、丽江19.4%。
二、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当前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正处于“十二五”发展机遇期,如何更好地把握各项政策机遇,对非公有制经济今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继续抓好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十七大提出的“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的发展方针,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环境障碍,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给非公有制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优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的竞争环境。
(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是长期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当前银行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云南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为此,要采取切实措施拓宽非公企业融资渠道,搞好对非公企业的信用评估,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担保体系,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建立一套与非公有制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经营管理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企业与银行的信息化进程,建立起新型有效的银行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关系,对银行贷款业务进行有效创新,同时资本市场也需要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有效的配套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非公有制企业生产资金的需要。
(三)进一步支持企业创新,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不断成长、不断壮大的灵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为此,要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优化改造,不断完善企业组织形式,做大、做强非公有制企业,以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研究制定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鼓励多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经营者的经营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培养,提高非公有制企业队伍素质,为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提供各种培训、学习机会,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开发与管理水平,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全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人员队伍素质。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