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南方日报博鳌特派记者田志明
民营经济要再次担当重任,必须破除束缚在民营企业身上的重重制约,打破“玻璃门”。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明确表态称,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新36条”(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实施细则制订出来,要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政府部门释放打破垄断的信号,经济学家、企业家纷纷响应。在刚刚闭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会上,“破除垄断”等成为热议的话题,加快改革,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共识。
3月底,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表明国家在金融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真正进入实操层面。日前,温家宝总理再次明确指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
金融领域拉开了打破垄断的序幕,随着更多领域逐步向民企开放,民营经济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打破“玻璃门”成共识 这届博鳌年会的主题是“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但是,相对于这个偏务虚的主题,“反垄断”等话题更受关注,在为期三天的年会中多次被提及并引发热议。
在首日的民营经济论坛上,诸多重量级民营企业家就向“垄断”发难。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表示,必须要禁止国有企业进入竞争性领域;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也指出,民营企业缺乏一个准入门槛,只能辛苦地做多元化,在红海领域展开过度竞争;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更是指出,“新36条”出台将近两年,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保育钧代表广大民营企业家呼吁,希望金融业向民间资本开放,希望能源、电信、教育、医疗、市政项目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希望认真贯彻落实“新36条”,“今年民间投资达不到20万亿,GDP目标难完成”。
不但民营企业在呼吁“反垄断”,连美国前财长鲍尔森、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世行行长佐利克等也在年会上建议中国政府破除国企垄断,创造公平市场环境。鲍尔森指出,破除国企垄断,降低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中国面临的五大挑战之一。“中国的私营企业是发展的关键,未来有赖于民营企业,要加快改革,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佐利克则称,中国无论从人口流动方面或者企业方面,都应该加大走向市场的力度,无论国企还是其他企业,都应该从加大竞争中获益。
除了垄断之外,税赋过重也成为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蒋锡培指出,我国民营企业税费成本比美国、日本、欧洲都高了不知道多少。现在占到销售收入5—10个百分点。“你的税比人家高很多,你怎么参加全球竞争?”
国企改革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 今年全国“两会”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相关专家、学者举办座谈会时坦言,“新36条”没有落实,民间资本就会遇到“玻璃门”、“弹簧门”。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多位参会的民营企业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温总理所说的“玻璃门”、“弹簧门”确实存在,不少领域看起来对民营企业开放了,但真要进去,却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说我们企业想进军医疗领域,但是目前公费医疗制度还没有覆盖民营医院,民营医院的生存环境比公立医院差得太多。”一位来自浙江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不过,在多方推动下,“玻璃门”也在逐步打开。
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前局长张国宝在博鳌论坛上就指出,对于民营企业准入,特别是进入到一些像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明确表态。“民营企业在能源领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完全禁止,很多民营企业都从事了很好的能源合作,比如广汇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天然气。像新奥,还有伊泰、保利协鑫都在进行能源的投资和贸易。今后随着中国政策落实,对民营企业将采取更加开放态度。”
保育钧也欣喜地指出:“原来认为民间资本很难进去的垄断性行业,现在我报告一个好消息,已经有民营企业进去了。新疆广汇集团624公里运煤的铁路3月底就动工了。”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则强调,希望外界抱着清醒、建设性的态度,客观、冷静地研究中国国企的改革方式。邵宁指出,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公众化方面,通过资本市场把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为上市公司,让它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蒋锡培“必须要禁止国有企业进入竞争性领域”这一呼吁,博源基金会理事长、原招商局董事长秦晓给出了另一种思路:“改革方向不应是让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而是让国有资本从这些优秀的竞争性国企中退出来。”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