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强调地区优势
据统计,目前21个省、自治区陆续召开了党代会,展示出各地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路线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强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在产业布局上,各地不约而同地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路径上,东中西部也更加明确优势产业的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已经进入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东部各省更重视发展创新型产业。江苏省提出,未来五年,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
“加快转型升级,必须把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广东省党代会报告更加突出强调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创新的作用,提出要促进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和投融资环境。除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优化发展先进制造业,还特别指出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能环保、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幸福导向型产业。
在过去几年的投资拉动过程中,西部地区GDP增速赶超东部、中部地区。在各地党代会报告中,西部大部分省、自治区更加强调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自然资源丰富的云南省提出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建设烟糖茶胶、花菜果药、畜禽水产、木本油料等特色原料基地。
“资源型地区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在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出了转型。报告中指出,要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理顺煤炭等资源开发利用的体制机制,建立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推进资源开发收益主要用于发展替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鼓励类服务业。
“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宜从‘资源’上做文章。”暨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恩认为,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要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一方面可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另一方面可结合当地比较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或现代服务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认为,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各地方都强调培育新兴产业。现实中,发展新兴产业不能“一刀切”,应该结合当地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尤其是中西部,应避免重蹈东部过去同质化发展的道路。
深圳某投资人士认为,各地党代会关于产业发展的规划,实际上展现了一幅“投资地图”。现在很明确,就是找准各省特别提及的重点产业及产业发展方向。目前东部就是高精尖产业,中部则是替代产业,西部是特色产业。
广东省党代会刚刚落下帷幕,上海市党代会马上就要召开。去年年底,辽宁、江西等14个省区召开了党代会;今年4、5月间,贵州、黑龙江、甘肃等地党代会陆续召开。综观各地未来五年发展“宣言”,在产业方面普遍强调特色和转型,在区域规划方面突出城市联动,在经济发展上兼顾GDP增长和解决民生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从党代会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各地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但部分地区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在未来五年仍难以根本扭转。同时,在各地党代会绘制的经济发展蓝图之中也蕴藏着投资良机,部分地区对基建项目投资或许会给资本市场带来交易性机会。
区域联动力促城乡发展
与以往你追我赶的“赛跑式”发展相比,各地在未来五年更加强调区域联动发展。借力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以及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各地纷纷对重点城市进行规划,力求带动周边城乡协调发展。
在区域规划方面,中部地区在提出“崛起”发展的同时,更加强调核心城市群的改革建设。湖南省提出,坚持以大城市为依托,着力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辐射作用和省会长沙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率先发展、融合发展,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群。
东南沿海地区利用比邻港澳台优势,提出深化两岸三地经贸合作的规划。福建省提出,深入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取闽台更多合作项目列入后续协议,充分发挥台商投资区、农业合作试验区、林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对台园区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与港澳台深度合作方面,广东省明确在落实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同时,提出要率先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加强规划协调和衔接,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高水平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以及广州中心知识城、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东莞台湾高科技园等重大合作平台。
一些边境省区加强对外贸易的区域规划。云南明确,未来五年要抓好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推进河口、磨憨、瑞丽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天保、孟定、猴桥、勐阿、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区域合作层次与水平。
陈恩认为,各省区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实际上是各个省区寻求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旨在构建经济增长极,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繁荣。
关于区域规划与发展,在此之前的温州、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福建海西等概念都在资本市场上有所反应。然而,最近这些概念有所降温。有市场人士透露,区域性概念板块行情已经暂时告一段落,未来不排除重来一次的可能,但届时表现更好的可能是之前还未动过的板块。
(责任编辑:马常艳)